《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分。 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分裂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分裂的原因一定是长期积累的不和谐因素已经到了临界点。 如今的京东似乎正处于冲突的边缘。
京东最近新闻不断,或者说,京东一直是新闻头条,但最近的焦点都集中在舆论上,比如酝酿已久的火山口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从“清三”那3月份广为流传的从“人形”到员工薪酬改革,可以说京东目前处于舆论的中心,而且似乎越来越深。
历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你成功时,你所说的就是金科玉律;当你成功时,你所说的就是金科玉律; 当你失败时,你所说的就是课本上的“反面教材”。
2018年,刘强东和他的京东经历了这个天壤之别。 京东商城自2014年5月上市以来,业绩逐渐好转,虽然每年都在亏损,但其讲述的“故事”引起了华尔街的极大兴趣。 公司市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大有赶超天猫、淘宝之势,成为国内领先者。 电商一哥。 然而,事情却适得其反。 由于刘强东在美国发生的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京东市值腰斩:短短几个月市值缩水640亿。 不但没有缩小与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差距,反而连多多夺走了电商第二名的位置。 此后,“X茶”、“X东”等关键词围绕着刘强东夫妇,甚至京东的消息也上了负面头条。
京东
1. 京东的成长
2018年之前,中国电商团队主要分为三个梯队; 以淘宝、天猫为主的阿里巴巴处于主导地位,京东排名第二,均处于“第一梯队”; 惠惠、苏宁、国美等唯品会平台为“第二梯队”; 一号店、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等平台是“第三梯队”。 此外,在移动社交电商领域,拼多多、云集微店等“黑马”迅速崛起,很有可能反超前者。
2018年Q1电商市场份额
那么京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很多人最初的印象是一家B2B电子商务公司,但事实上,京东一直在多元化发展,向科技型企业发展:早在2013年3月,京东就更名为“京东”。京东商城”改为“京东商城”。 ”并更换了企业LOGO,同时也将域名切换为 ,以淡化自身商城的色彩,为公司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京东标志
以下为京东历年重大事件记录:
2004年7月,京东在全国首个实时拍卖系统——京东拍卖行正式启用。 现已成为各大IT电商网站模仿的对象之一。 2005年11月,京东多媒体网日订单处理量稳步突破500单。
2006年1月,京东宣布进军上海,并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
2006年6月,京东开创了行业先河。 全国首个以产品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博客系统——京东产品博客系统正式上线。
2006年6月,在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网上银行与中国计算机报联合主办的“网上银行杯”2006超级网上商户评选活动中,京东荣获最受欢迎IT产品网上商户称号。
2007年5月,京东广州全资子公司成立,全面开拓华南市场。 广州全资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京东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基地的全国销售网络的形成。
2007年6月,京东商城日订单处理量突破3000单。
2007年6月,改版成功后,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国内B2C市场。
2007年6月,京东正式启用新域名并成功改版。
2007年7月,京东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物流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2007年8月,京东获得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基金今日资本青睐,首批融资筹集数千万美元。
2007年10月,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推出移动POS上门刷卡服务,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先河。
2008年6月,京东商城于2008年初开始销售平板电视,并于6月一一扩充了空调、冰箱、电视等大家电产品线。 这标志着京东在十周年之际完成了全线3C产品的搭建,成为名副其实的3C网购平台。
2009年1月,京东获得今日资本、公牛资本和亚洲著名投行家梁伯涛先生私人公司联合注资2100万美元。 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电商企业获得的首笔融资。
2009年2月,京东商城尝试销售特色送货上门服务。 此举成为探索B2C增值服务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产品多元化的又一体现。
2009年3月,京东商城月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月销售额突破2亿元大关的B2C电子商务公司。
2009年6月,京东商城月销售额突破3亿元,与2007年全年销售额持平。同时,日订单处理能力突破2万单。
2010年12月23日 京东商城团购频道于2010年12月23日正式上线,所有京东商城注册用户均可直接参与团购。
2011年4月1日,刘强东宣布完成C2轮融资。 投资方为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及部分社会名人,融资总额达15亿美元,其中已到账11亿美元。
2012年5月29日,京东商城集团旗下日韩品牌综合网上商城Mini 正式上线! 2012年11月27日,京东向阿里巴巴发起挑战,进军供应链金融领域。
2013年3月30日19:00正式切换域名,随后京东发布了新的Logo和吉祥物。
2. 京东屹立不倒
2019年是618电商节第十个年头。 从最初的京东店庆促销,618逐渐演变为继天猫“双11”之后的又一电商狂欢节,或者说是为了避开下半年的电商节日。 继商务嘉年华之后,京东将618作为年中+店庆节点,打造又一个嘉年华噱头——也是刺激消费的重要窗口。
2018年6月19日,京东公布618业绩,18天累计订单金额1592亿元,创下新高。 但与2017年京东618笔交易额1199亿元相比,增速为32.7%。 2017年到2018年,京东一直被各种挑战包围:GMV增速放缓(无论是与拼多多还是自身相比)、市场份额下降(被拼多多反超)、用户增长遇到瓶颈(用户净增长率下降)、等等,与此同时,京东也陷入了黑选秀风波、“二选一”风波、6月6日事件、茅台转包事件……这些挑战和争议时刻考验着京东。 针对京东2018年618业绩,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等知名投资及券商机构发布报告称,京东618业绩未达到预期。
目前,国内电商企业似乎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市场结构和集中度都比较稳定(另类拼多多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发家)。 2017年下半年至今,电商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天猫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京东和拼多多一直在争夺第二名的位置上难解难分。 到现在为止,拼多多占据上风,虽然三者都位居第一。 梯队,但距离天猫还有较大距离。 同样是微信端口推荐流量,但京东稳健的营销方式与拼多多的“病毒式”营销效果完全不同——据数据显示,拼多多的用户基数目前超过3亿,与京东相当,其月度GMV(总交易量)超过30亿。
与以往不同,2017年是京东实现全年盈利的元年。 开始盈利后,京东迅速转变发展方向,开始一系列布局:时间上,从6月1日延长至6月20日,从之前提前一周预热到近1周。提前三周。 策略上,虽然“年中大促”模式不变,但京东开始提及大零售概念,正式将618打造成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盛大巡游和创新零售技术的集中展示。 以及无界零售的深入实践。
3、东方强,京东就强。
相反,如果刘强东遇到麻烦,京东就会陷入危险。
京东告别的2018年,是京东上市以来最黑暗的一年。
如果说2017年最孤独的互联网公司是百度,那么2018年的扫帚星一定会落在京东身上。
2018年8月“明尼苏达”事件后,刘强东出人意料地缺席了几乎所有互联网活动,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达沃斯论坛、互联网大会等,刘强东甚至没有进入百强名单改革开放40年来的民营企业家. 与人才辈出(远近闻名的十八罗汉)的阿里巴巴不同,京东被外界认为没有第二接班人。 它的成败取决于首席创始人刘强东,他掌握着80%的投票权,掌控着公司发展的命脉。 这位身体健康、一向把营销发挥到极致的热血创始人突然卷入丑闻——差点导致牢狱之灾的“明尼苏达号”事件再次提醒投资者风险:公司的命运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替代是必不可少的。 风险。 毕竟,京东的昔日竞争对手黄光裕是前车之鉴。
8月应该是京东公关最困难的一个月
8月份黑天鹅事件后,高瓴减持京东也被投资界嘲讽为“做空京东”的高明之举。 不过,他们是否做空京东已经不再重要了。 他们选择走的原因很简单——京东业绩并不突出,未来不明朗:2018年11月19日,根据京东发布的Q3财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较上季度的 3.138 亿下降 3%。 3.052 亿。 相比之下,同期发布财报的几家竞争对手,虽然用户数增速有所放缓,但至少处于增长趋势。 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54%,拼多多收入增长679%。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拼多多的活跃买家同比增长245%,以3.855亿年度活跃用户超过京东的8000万。
增长是投资者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而用户数和收入的放缓向投资者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告别快速增长阶段的京东可能已经到了当前模式的天花板。
京东作为B端自营公司创办的美国科技公司是亚马逊。 对于其在美国的路演,最简单的描述就是:京东是中国的亚马逊。 如果看亚马逊亏损20年才在2015年盈利的发展路径,留给京东的时间还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也很大。 但问题是,京东位于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 更不用说老大哥阿里了,不仅老对手正在一步步向公司逼近,半路斩断公司的新对手也让京东危机不断。
近日,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离婚案牵动人心。 大家都在关注离婚后他的世界首富桂冠是否会落到另一个家庭手中。 贝佐斯的前妻麦肯齐在推特上表示,她将放弃自己75年的职业生涯。 贝索斯共同持有的亚马逊股份百分比和所有投票权。 贝佐斯将保留两人持有的所有亚马逊股份以及价值 143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605 亿元)的亚马逊股票的唯一投票权。 两人的离婚传闻一度导致亚马逊股价下跌。 京东也是如此。 刘强强,京东就强,反之亦然。
4. 京东物流寻求变革
2017年之前,王伟的表现一直不错。 高端快递市场由顺丰独家占据。 那时的顺丰就像汽车界的奔驰——“宝马的竞争对手是奔驰,奔驰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是的,在京东物流开业之前,顺丰速运一直在与自己竞争,领先于同行。
京东物流于2016年11月对外开放后,于2017年5月正式宣布分拆为独立子集团:京东物流。 支持电商的物流不再成为其“成本中心”,甚至开始发展为新的业务重点,并锁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收入达到1000亿。 京东物流开业后,第一件事就是终止与天天、百世的合作,重新夺回自己手中。 随后将扩大配送服务范围,将“京尊达”作为高端产品,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争夺高端客户市场。 无拘无束的京东物流也走出了舒适区,开始迎接网易严选这样的“难缠”客户。 并于2018年1月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合作协议。
进入2019年,物流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刚刚进入成长期的京东物流也被迫加入“降本增效”的队伍。 因此,2019年伊始就有“杀三类人员”、“取消底薪下调”的说法。 “公积金”之类的举动作为企业来说还可以理解,但作为京东来说,实在是打刘强东的脸。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兄弟有尊严的活着!”
“我们永远不会解雇任何兄弟”
“一次是京东人,一生热爱京东,公司能发展到这么大,都是兄弟俩的功劳。”
说起来,刘强东似乎是这些互联网大亨中最喜欢称呼员工为“兄弟”的一个。 作为一家市值数百亿的上市公司老板,刘强东肯定不太可能是快递哥,但事实并非如此。 “兄弟”二字,成为中关村小贩出身的刘强东拉拢基层的常用词汇。
现在: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兄弟有尊严的活着!” ——“没有尊严的兄弟就应该离开京东。”
“我们永远不会驱逐兄弟”——“被驱逐的人都不是兄弟”
“一次是京东人,一生热爱京东,公司能发展到这么大,都是兄弟俩的功劳。” ——“谢谢兄弟们的努力,祝你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自2018年互联网圈裁员风波持续以来,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做“人员优化”。 这只是互联网的冬天。 每个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噪音就会停止。 但京东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分裂、不一致、不一致。 京东和刘强东都在商业层面或者道德层面树立了太多的旗帜,而结果往往并不是他们最初所说的那样。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件工资比计时工资更具欺骗性。 计件工资表面上奖励了高产量的员工,但实际上却加大了剥削强度,使工人有限的单位时间的剩余价值最大化。 产值。 对于京东来说,计件工资变革最大的隐性好处不是成本降低,而是效率提升——把终端配送这一最麻烦、最劳动密集的物流刚性成本变成完全“无风险成本”,因为公司的分销成本是根据出货量的增加而计算的。 真是“先有鸡,后有蛋”的“甜蜜负担”。 这是一种先产生效益、后产生成本的可视化操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大环境下数据进一步下滑,至少终端交付成本会大幅降低,既能分担当前的困难,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未来的问题。 当经济状况恶化时,个人必须减少债务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对于京东等相应企业来说,降低人员成本——取消快递员最低工资,就是减少公司未来的负债。 类似的玩法在房企的销售团队中更为明显:长沙恒大文旅城拥有庞大的销售团队,无论规模有多大,他们根本不是刚性人力成本,只有销售才能支出。音量首先增加。 将增加。
4月8日,京东物流官方微博在解释中表示,将扩招1万人,主要是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 事实上,在“甜蜜负担”下,万个这个数字也无所谓,也不会给京东带来太大的成本压力。 只是数字越大,个体的价值往往会越低,这是不可避免的。
后来网络八卦中那些关于刘强东性子的笑话基本都是遵循这个结论。 明尼苏达事件后,舆论对京东继任者的质疑,多是基于刘强东过于强势、控制欲太强导致太子缺席。 。
现在,京东想要消灭这三类人,与其说是因为996,不如说是因为这种控制欲在京东后台部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毕竟,王朝越是危险,对核心统治的掌控就越重要。
因此,京东后端计时与前端计件的“分拆”勾勒出一幅简单的图景:强化核心控制,“放开”一线分配体系(无底薪下一步可能是团队外包) ),模型变得更轻,但控制力更明显。
本应大举招聘“扩招1万人”的京东,在2019年的金三银四时期似乎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