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中西文化的融合寻找足球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夏天,一场校园足球高峰对话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附属初中举行,中外足球明星、专家、教练员、16支参赛球队以及众多师生齐聚一堂,以“传承融合、积聚力量”为主题,共商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中华全国侨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侨联、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司长王登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闵行区副区长杨德美应邀出席。
上海市足协执委会副秘书长秦国荣、青训总教练成耀东、体育总监吴金贵、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学校(上海闵行中学)校长何梅龙、上海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董忠明、中国国家校园足球队高中组主教练曲胜庆、西班牙赫塔菲国际足球学院青训总监大卫·阿斯纳尔等嘉宾在同场活动上进行交流。
会上,闵行区副区长杨德梅发表讲话。她表示:“连续四年承办青少年足球锦标赛,闵行区受益匪浅。如今,校园足球已在闵行中小学实现全覆盖,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举办锦标赛,带动学习、带训练、带推广,把上海打造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重要基地。希望各位专家在今天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新的、可行的方案,为未来青少年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力量。”
闵行区副区长杨德美致欢迎辞。
中西交流融合探索青少年足球发展新路径
中外球队相互交流合作已成为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的常态,为打造上海乃至全国校园足球强队,强调多文化、足球赛事、青训体验等多维度交流,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已连续举办5届,力求合作各方共同进步。
青训总教练成耀东分享了新时代校园足球培养的感悟。
“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中国足球现在必须面对和直面的课题。”会上,前国足队员、名帅成耀东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西方足球梯队建设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架构,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要睁大眼睛,看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是适合我们选择学习的。要以优越的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独特优势为契机,找准路线,共同构建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符合体育和社会需求的体教结合生态系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足球发展的道路。”
未来中外青少年足球教育将如何进一步融合?在交流环节,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吴金贵、赫塔菲国际足球学院青训总监大卫·阿斯纳尔、侨领代表王斌、上海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董忠明教授等嘉宾就中外梯队建设经验展开了精彩对话。
与会嘉宾就“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如何推动校园足球更好的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大卫·阿斯纳尔分享了国外俱乐部培养足球人才的经验,他提到西班牙足球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对足球的热爱是足球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西方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极其丰富,以欧洲五大强国为例,足协、俱乐部、职业联赛等团体为保障赛事和培养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各级青少年足球学院(学校)、基地、中心为人才连接提供了保障网络。
中国青少年足球队建设的模式是什么?董忠明教授分享了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俱乐部、社会四大现有人才培养渠道的建设。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体系还明显薄弱。对此,董教授认为应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认清差距,虚心学习,追赶先进;二是明确方向,遵循规律,坚持走下去;三是洋为中用,殊途同归,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四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
吴金贵对提升国内校园足球水平提出了四点意见:建立更多的精英足球训练基地,作为普及足球运动的聚集地;建立区域性U系列联赛,增加比赛数量和质量;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教练员,向基层和精英训练基地派出高水平教练员;统一青训大纲、青训教材、训练思路、竞赛理念。
论坛上,嘉宾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为中国校园足球发展带来诸多启发。
以足球育人、弘扬德育精神,青少年足球赛诞生四位“形象大使”
如何提升校园足球质量和效益,以足球育人,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上海市闵行中学校长何梅龙介绍,作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闵行中学在校园足球课程实施中着力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硬件设施不足、学业压力大影响运动时间;二是细化梯队划分后师资队伍不足;三是专业足球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的教练资源短缺。
“完善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刻不容缓。”他强调,正视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是促进校园足球提质增效、推动以足球育人的关键。
与会嘉宾就“如何以赛事促教育、以足球育人”进行了交流。
上海市足协执委会副秘书长秦国荣、中国国家校园足球队高中组主教练曲盛庆、上海市优秀小学体育教师洪斌等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对未来上海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介绍,近年来上海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在国家推动深化校园足球改革的大潮中,上海多次积极响应,成为全国首批省级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之一,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校园足球联赛,并相继成立了市级大学生足球联赛、市级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市级学校体育评估中心。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星空”训练营、大学生足球队、改革试点区五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化推进格局,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踢足球、会踢足球、踢好足球。
他也坦言,上海校园足球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提高水平,继续转变一些长期存在的观念。同时,还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健康成长。倪敏静相信,通过不断的课程建设、课外训练和赛事打造,逐步改变整个社会观念,上海校园足球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事实上,各方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与往年相比,今年青少年足球赛事交流会首次出现了“形象大使”的身影。所有候选人均为从上海市各区精英训练营中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运动表现突出”的高中生。经过组委会三轮甄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上海市曹杨二中的王佳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天成、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程浩、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的张俊晓最终被任命为2019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形象大使”。他们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为本次青少年足球赛“形象大使”颁奖。
座谈会上,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为“形象大使”们颁奖,鼓励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当好校园足球青少年代言人,为新时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优秀榜样。
继往开来,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增添8支新球队
校园足球该如何延续?如何创新?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司长王登峰在交流会上表示,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校园足球产业取得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一是全国38万所中小学中,已有2.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得遴选认定,这2.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每周都要上一节足球课,并定期在校园内举办足球训练特别是比赛活动;二是校园足球训练和比赛保障取得了很大进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足球工作的广泛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三是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开始成长,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后备人才的竞技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中国校园足球的传承与探索。
对此,他表示,下一步校园足球工作要继续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按照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在普及上再接再厉。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扩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范围,还要把校园足球工作作为示范带动,推动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二是要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帮助校园足球发展,使校园足球发展在提质增效上取得更大进步。不仅要提高校园足球的教学水平,还要提高训练水平和竞赛水平,更加高效地培养优秀足球发展后备人才,真正发挥校园力量,提高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持体系,让教足球的人教得更踏实,让练足球的孩子练得更踏实。这意味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场馆设施建设和各项扶持政策建设。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司长王登峰为联盟新成员单位授牌。
研讨会上,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家庭又添新成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足球队、江苏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足球队、浙江杭州学军中学足球队、安徽合肥满天星训练营高中足球队、江苏南京大学足球队、浙江杭州大学足球队、秘鲁亚马逊队、西班牙赫塔菲国际足球学院队等8支球队加入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司长王登峰为新成员授牌。
摄影:朱水苗